近期,全球電子信息產業(yè)均被半導體缺貨困擾著,眾多行業(yè)面臨“停工停產”的問題,而在基礎電子元器件領域,電阻、電容供需不再失衡,石英晶振成了本輪缺貨漲價行情的主角。
經歷過長達3年的需求疲軟,價格下跌周期后,晶振市場在2019年正式迎來了5G建設加速的消息,市場回暖促使部分晶振產品出現(xiàn)量價齊升的態(tài)勢。
2020年初,市場需求仍然旺盛,但供應端卻被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節(jié)奏,晶振市場開始出現(xiàn)缺貨,部分日系和臺系廠商宣布漲價。
而后,在疫情、火災、地震等諸多事件的“助攻”下,部分晶振工廠相繼停產,晶振市場缺貨愈演愈烈,其中32.768KHZ系列晶振和溫補晶振(TCXO)產品缺貨漲價的情況最為嚴重。
與此同時,業(yè)內開始流傳著一句話:“32.768K晶振為王,得溫補者得天下。”
32.768K晶振為王
關于32.768KHZ系列晶振,業(yè)內人士表示,2的15次方正好是32768,所以如果要把32.768K的時鐘頻率經過15次分頻的話,得到的頻率正好是1Hz,這也是32.768K成為最常用的頻率,廣泛應用在手表、電腦、手機的原因所在。
據(jù)了解,生產32.768KHZ系列晶振的品牌主要包括愛普生晶振(EPSON)、日本大真空晶振(KDS)、西鐵城晶振(CITIZEN)、精工晶振(SEIKO)等,其中愛普生為晶振行業(yè)的龍頭企業(yè),其產品廣受市場歡迎。
在疫情期間,晶振廠商的生產時常受到阻礙,位于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日本等地區(qū)的生產基地飽受停工停產之苦,造成市場上的32.768KHZ系列晶振供應量減少。
業(yè)內人士表示,“由于海外疫情管控不盡人意,即使恢復生產后,晶振生產仍然受到影響,導致市場供不應求,特別是中高端的溫補、壓控等晶振系列產品缺貨尤為嚴重?!?br/>
供應端生產所阻,但需求端卻依舊快速回暖。業(yè)內人士進一步指出,伴隨著晶振市場缺貨,價格在短時間內暴漲,下游終端廠商開始提前大量備貨,代理分銷商也大量囤貨炒貨,造成市場缺貨更甚,恐慌情緒持續(xù)彌漫。
近期,有消息傳出,愛普生馬來西亞工廠由于自主防疫,自6月1日起停工14天。對此,集微網從愛普生國內代理商處了解到,愛普生馬來西亞工廠確實已經處于停工狀態(tài)。
集微網了解到,馬來西亞工廠是愛普生主要的晶振生產基地之一,在市場本就處于缺貨漲價的情況下,業(yè)內擔心晶振產量下降,市場缺貨進一步嚴重,價格再次出現(xiàn)暴漲的危機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集微網詢問多家晶振代理商發(fā)現(xiàn),盡管晶振價格仍然處于高位,但代理分銷商手中均有現(xiàn)貨。
得溫補者得天下
溫補晶振方面,主要應用在定位、通信模塊等穩(wěn)定性要求較高的產品,雖然自2020年初就一直有供應缺口,但其市場需求并不如32.768KHZ系列晶振,而現(xiàn)階段卻是缺貨的重災區(qū)。
有業(yè)內人士指出,目前,市面上進口溫補晶振的價格基本已經翻了十倍以上,國內溫補晶振產品價格也出現(xiàn)了較大漲幅,而且現(xiàn)在還處于上漲趨勢。
據(jù)了解,供應不足是溫補晶振缺貨的主要原因,由于溫補晶振用芯片的主要供應商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(簡稱“AKM”)于2020年10月發(fā)生火災,該場大火災總共持續(xù)了91小時40分鐘,導致AKM旗下唯一的晶圓廠受損嚴重,芯片生產也全部癱瘓,隨后其芯片在市場上供應緊張且價格急劇上漲,部分AKM的芯片產品價格為原來的20倍。
AKM是溫補晶振用芯片的最主要供應商,市占率達90%以上,絕大多數(shù)溫補晶振企業(yè)均采用AKM的芯片,火災事件后,下游廠商只能使用現(xiàn)有的庫存,等待AKM恢復生產或是更換另一家日本廠商 NPC的芯片。
后續(xù)AKM宣布放棄晶圓廠的復原,暫時委托瑞薩電子等日本半導體廠商為其代工以度過難關,要到2022年才會考慮重建晶圓廠。
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,AKM公司并沒能及時恢復生產并充足供應溫補晶振所需的芯片,因此,溫補晶振產能受限,價格也在短時間內出現(xiàn)大幅增長。
據(jù)業(yè)內人士稱,某晶振知名品牌的新單排期已到2022年下半年,國內和臺灣品牌的交期也從3個月到8個月不等。
積極擴產,何時緩解?
當然,除了上述產品外,哪怕是普通的晶振產品價格和交期仍然受到了影響。
據(jù)知情人士稱,普通的石英晶振方面,在原材料充足的情況下,往往2周左右即可交貨,如能順利采購原材料等,交期可能在4-5周,而在訂單積壓、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情況,就需要排單,交期和售價也需要根據(jù)實際情況而定。
目前,晶振市場處于缺貨漲價的狀態(tài)已經超過一年,但占據(jù)多數(shù)市場份額的日本晶振企業(yè)對擴產的意愿較弱,因此,包括大普通信、惠倫晶體、泰晶科技在內的大部分國內晶振企業(yè)早已經啟動擴產。
不過,由于國內晶振品牌廠商需要從AKM、京瓷株式會社、住友化學株式會社、日本愛斯國際貿易株式會社等日本廠商,進口設備、晶圓、基座、上蓋、芯片等原材料,因此,產能釋放還需受制于日本廠商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以大普通信為代表的部分晶振企業(yè),由于備貨充足,且有自己的芯片研發(fā)團隊,可以自主設計芯片,并于行業(yè)主流的晶圓廠、封測廠等供應鏈伙伴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,生產并未因為國外疫情受到較大影響。
所以在市場供應緊張的時期,大普通信早已經未雨綢繆,擁有充足的產能,能充分保證供貨。
據(jù)某國內晶振原廠稱,從國內晶振廠商的擴產速度來看,預計2021年晶振行業(yè)仍將處于產能不足、價格上升的狀態(tài),溫補晶振等中高端產品可能還需要半年時間才有可能恢復正常供貨。
另一名業(yè)內人士指出,市場瞬息萬變,國外疫情并不可控,難保后續(xù)不會發(fā)生類似愛普生馬來西亞工廠停工這樣的事件,因此,沒人能預料到后續(xù)的晶振市場情況。